首页

芷晴栖心之免费观看

时间:2025-05-25 23:59:45 作者: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 浏览量:96193

  中新网5月23日电 据公安部网站消息,近日,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

  为实施可信数字身份战略,推进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保护公民身份信息安全,支撑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国家有关部门根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共16条,主要规定了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及网号、网证的概念、申领方式;二是明确了使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的效力、应用场景;三是强调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互联网平台等对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四是对未成年人申领、使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作出特殊规定。

  《管理办法》明确网号、网证的自愿使用原则,鼓励有关主管部门、重点行业、互联网平台按照用户自愿原则推广应用网号、网证,但同时保留、提供现有的或者其他合法方式进行登记、核验身份。鼓励互联网平台接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但应当保障未使用网号、网证的用户与使用网号、网证的用户享有同等服务。

  《管理办法》严格依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规定,充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在信息收集方面,对用户选择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真实身份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用户同意外,互联网平台不得要求用户另行提供明文身份信息。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所收集的信息仅限网络身份认证所必要的信息,不收集其他信息,不会影响用户正常使用互联网应用。在信息提供方面,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坚持“最小化提供”原则,对依法需要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但无需留存法定身份证件信息的,仅向互联网平台提供核验结果;对依法确需获取、留存用户法定身份证件信息的,经用户单独同意,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向互联网平台提供必要的明文身份信息。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履行协助义务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应当依法提供相关信息,但提供的信息仅限网号、网证对应的真实身份信息和认证日志信息。

  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已经上线运行,广大用户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申领并使用网号、网证,以便在互联网服务及有关部门、行业管理中非明文登记、核验真实身份信息,减少相关服务管理环节对个人信息的采集、留存,实现公民身份信息“可用不可见”,同时降低互联网平台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投入成本。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世行前经济学家:“债务陷阱论”绝非事实 中国以非洲的方式助其实现现代化丨世界观

一是依法严厉惩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网络犯罪。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去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涉嫌利用电信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6792人。依法惩处利用网络“隔空猥亵”未成年人犯罪。2023年,“两高”出台《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对胁迫或者诱骗未成年人通过网络视频聊天,或者发送视频、照片等方式,暴露身体隐私部位或者实施淫秽行为的,依照猥亵犯罪定罪量刑,对于情节恶劣的,依法加重处罚。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家谈)

据介绍,上述“十大事件”中,有3项是温州工美研究院的重点工作,包括协助温州市申报“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称号、承办“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承办“手工艺50人论坛”2023世界峰会。

“一部谍战片看得我想去苏州了”

折子戏专场定于11月6日举行,共有来自香港、江门、茂名、肇庆、玉林、梧州等6支队伍参赛。粤剧折子戏是一种常见的剧目形式,以粤语为表演语言,结合舞蹈、唱腔、音乐等元素,讲述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的故事。

春运以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3亿人次

指导意见》要求深化应用不动产单元代码,贯穿土地、定着物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一码关联”。整合优化地籍调查事项,加强各环节调查作业协同,做好与“多测合一”改革工作的衔接,规范开展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避免重复调查和测绘,降低办事成本。严格审核地籍调查成果,从完整性、规范性、有效性、一致性等方面把关,对地籍调查成果进行审核,保障地籍调查成果质量。

王宏民称,最早发现于河南渑池的仰韶文化,绵延两千年,形成中国古代文明的主根脉。庙底沟文化,是仰韶时代鼎盛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类型,它携带着彩陶影响了大半个中国,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史前时期的艺术浪潮”,对中国史前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